第612章 又见官军(1 / 2)

明贼 五味酒 1708 字 10小时前

时间回溯到黎明之初,临淮城外的刘希尧部大举溃败之后,李信并没有就此收兵回城,而是做出了一些列大胆的命令。经过一夜鏖战的两千余三卫军一路尾随着贺一龙部也向西而去。牛金松和一干营官则觉得,虽然他们击败了刘希尧部,但那是胜在奇计突袭,如今凤阳府外的流贼再不济也有十多万,他们这两千多疲惫之师一头撞上去,岂不是泥牛入海吗?

有人曾小声的提出质疑:“据说革左五营十几万人,咱们几千人堆上去,对人家不得跟蚊子叮一口似的?”

也有人当即对这种说法予以驳斥:“大将军几时打过没把握的仗?哪一次不是看似绝不可能,结果却一战而功成?”

此言一出,反对声立即便小了下来,的确,此前三卫军数次在几乎不可能逆转的绝地,最终都取得了胜利,如今一桩桩的想起来,竟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。而大伙的士气也就此又提升了一大截,雄赳赳气昂昂,直扑凤阳府而去。

普通的军卒对此只有瞎议论的份,李信麾下的几个营官却对三卫军的实际情况知之甚详,牛金松、海森堡等几个营官纷纷请李信明示。

而李信则以胸有成竹的姿态当众宣布,陆九已经带着三卫军的主力,乘船队沿着淮河一路西进,此时此刻他们的行动若稍微慢上一点,这功劳便有可能被陆九抢了去。

闻言之后,各营营官们倍受鼓舞,再不迟疑,下令一路尾随贺一龙部西进。

接下来的形势进展就连李信都大感意外,就在尾随贺一龙部的过程中,马守应竟然选择了主动撤退而且大撤退简直就演变成了一场大溃退,老弱病残纷纷被丢下,又被贺一龙部进行了无情的屠戮。

这些被抛弃的贼兵里,居然绝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,甚至还有没长成的孩子。贺一龙所部面对这些昔日的战友们,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之心,刀刀见血,如秋风扫落叶,所过之处几无活人,眨眼间就血流成河。

直到这时,李信才发现,原来所谓流贼大军动辄数十万,原来是连妇女和孩子也算在了里面。

面对如此情形,牛金松既解恨,又唏嘘,“俺明明恨透了这些该天杀的流寇,可今日眼见他们被屠杀,这心里头,这心里头还有点不是滋味呢!大将军你说说,这是个什么道理?”

李信默然不语,战乱年代,人性早就被饥饿和死亡折磨的消失殆尽,人们心中最基本的渴望就是在这个吃人不眨眼的时代活下去,不折手段的活下去,而为了这个目的,他们便必须泯灭自己的人性,否则就必将为人所鱼肉。所以,王朝更替每每便是由这些最底层的,一无所有的,泯灭了人性的百姓们,放出了第一箭。

而这种泯灭,又如瘟疫一样扩散,任何人对它都没有抵抗力,因为你若拒绝接受,迎接你的便会是死亡。与此之后,即便再强大的王朝,也必将如多米诺骨牌一般,一张又一张无法阻挡的倒下,直到最后一张牌无奈的倒下,这个王朝便会被彻底掩埋在历史的尘土中。

再回到眼下的大明朝,他所有的牌不正在一张张的倒下去吗?尽管有很多人使出了浑身的解数,试图阻挡这种趋势,但他最终似乎也是毫无作用的。就像他李信的作为一般,整合漠南蒙古,挫败满清鞑子南下的企图,这些一切所针对的都只是大明王朝的切肤之痛。而大明王朝真正的腹心之患,这才揭开了它的冰山一角。

李信忽然对身边的牛金松问了一句:“如果当初你们没有往北逃难,遇到了三卫军,你们可能也投了他们吧!”

这句话好像是在询问,可话里面又似乎已经隐含了答案。对此,牛金松自然一口否定。“怎么可能?俺生是三卫军的人呢,死是三卫军的鬼……”

只是在他说句话的同时,心里却还是万分不愿的承认着,如果当真南下,为了活命,为了一口饭吃,还管什么流贼官军了,只怕,只怕……想到这他竟打了个激灵,不敢再想下去,只怕什么?

李信却似看透了他的心思一般,竟罕有的叹了口气:“为了一口饭,别说投了流贼,就算投了鞑子,又能苛责他什么?难道朝廷能指望着一面搜刮百姓口中最后一颗救命粮食,又一面不切实际的强迫他们为这个掠夺了他们一切的朝廷尽忠吗?简直是滑稽,滑天下之大稽!”

牛金松被李信的话惊呆了,这些话他有些理解不来,但却也隐隐觉得,这绝对是大逆不道之言。庶民百姓无不是大明天子之子民,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这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,怎么大将军反着细数出来,他竟也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