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田复珍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太原知府时,被惊得连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,他不认为朝廷和皇帝当真以为其功该有此擢拔。但是,他就此事私下里询问李信是否在皇帝面前有所助力之时,李信却笑而答道:“李信区区一介武夫,如何能决定太原知府的人选?”
倒合情合理,李信虽然目前在山西只手遮天,那是因为流贼作乱,将原来的衙署班底都一网打尽了,只要局面平定,朝廷早晚会将各衙门官员悉数配齐。届时,李信会被死死的束缚起来,权力也仅限于军兵的训练与指挥了。
只要得位不是李信这武人所举荐,他田复珍便可问心无愧的做太原知府,料理一府的民政。倒不是田复珍有小人乍起之心,而是于体制不和,他虽然行事已经悖逆于主流,但于正统的拥护,仍旧是不遗余力。
有鉴于此,田复珍便不再多想,可仍旧对这匪夷所思的任命感到奇怪,更为奇怪的是,任期于惯例不和,竟然只有一年。无论如何,都圆了他多年来的夙愿,读书读书,家国天下,若是不为一任父母,岂不是空做了十数年的官?
从今年天起,他便是太原府的知府,一府的承宣政令,财赋大权尽握一手,虽然只有一年,但亦可大展拳脚。
第一个找他的就是李信,同时也带来了一道大难题。
“府尊大人,李信找您要粮食来了!”
这不是开玩笑,三卫军以及各地招募的新军都将面临断粮的境地,还有太原附府由总兵府督办的场矿招募了大量工人,都需要大量的粮食,除此之外还有遍地的灾民每日都等待开仓放粮,领救济。刘国能留下的粮食再多也经不起如此折腾,现在太原知府既然已经有了正主,李信当然要来找他要粮食。
但田复珍现在一穷二白,手下没人又没钱,又让他从何处变出这些急需的粮食来堵缺口?他李信才有钱哩,真是富户哭穷。
“大将军莫要玩笑,田某上手有多少货,你还不知?说罢,有甚建议,田某一一接受便是!”
田复珍虽然已经贵为一府黄堂却仍旧如以往一般,说话行事没有分毫拘束,亦不见读书人身上普遍的骄娇二气。
“府尊大人果然快人快语,李信有个法子,却是登补上大雅之堂。”
田复珍则态度陈恳。
“可急煞人也,大将军关子还要卖到几时?”
“好好,不卖,说便是!”见田复珍一本正经,李信也不再于他卖关子,便直说自己的想法。
“以商养农,以战养商?”
田复珍大为疑惑。
“还请将军详细解释?”
“山西地少山多,粮食产量又低,若是遇到灾年,出现饥荒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”
田复珍点头,山地产粮少自然不用李信来说,历年都是如此,他想知道的是所谓两个养该如何解释,只听李信又道:“所以,我决定引进一种新型的高产作物?”
此话一出口,田复珍差点没笑出来,李信对农事一窍不通,他在回来路上与之深谈便已经得出这个结论,如何几日功夫竟然弄的跟有多年经验的老行家一般。但见他说的极是认真,便也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。
“李信曾闻山东河南一带多种玉麦,这种作物不但高产,而且适应力极强,尤其是山地种植此物再合适不过,所以我准备引进一批过来,普遍推广!”
“甚?玉麦?”
田复珍正端着茶碗润喉,听到李信说要引进玉麦大举推广种植,再没忍住,一口水全部喷了出来。
玉麦不是普通食物,此物出于西番,乃进贡之物,故称其为御麦,近几年才叫成了玉麦。而且这东西虽然算不上珍馐佳肴,却也绝对不是寻常百姓随便就能吃到的,他在南京任官之时,好歹也是正四品的官员,吃玉麦的次数一手之数也数得过来。如何?李信竟要引进如此奢侈的食物作为主粮不成?
几经确认,田复珍才确信,李信不是在说胡话,也不是在开玩笑。可这和以商养农又有甚关系?
李信几日来也没闲着,私下里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,请教了不少当地的农民与外省逃难来的难民,竟然发现在崇祯年间中国就已经有了一定产量规模的玉米在种植。只不过让他大跌眼睛的是,这种在后世的粗粮,于明朝末年竟然只有富户大族的餐桌上才能吃得到,是地地道道的奢侈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