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6章 杭州钱西水道(1 / 2)

我们的1654 小样有型 2024 字 1天前

郭勿语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台湾,正如他悄无声息地来,但是他的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了。

他心里明镜一样的明白了两点:第一点就是汉唐集团绝不是一个商人团,他们的实力深不可测,绝对是强大的,因为他们都不稀得用大铁船。

第二点就是汉唐集团绝不会离开浙江了,他们的《汉唐时报》连篇报道今天接收了苏州后止步于长江南岸,明天又接收的温州后止步于浙闽边界。

他们在报纸上还就浙东的虎灾展开了讨论,听说要把那些从安徽跑到山上伐木烧炭的流民重新安置,还要建什么野生华南虎保护区。

奇怪的是,他们怎么会共同认为是人危害了老虎的生存,而不是老虎害人?这一点郭勿语实在不理解。

但是他能理解报纸上的争论。

他们在报纸上出现了北上继续驱逐鞑虏的呼声,也出现了要继续安定江南再图大业的文章,总之很乱,看不出有什么真正实在的打算。

他还知道汉唐集团一点也不着急,他们的招兵处依然是排着队,依然在选拔兵员,他们竟然拒绝了很多看上去强壮的士兵!

他们的街道上游人如织,工厂里轰鸣不断,居民区里一片平静。

郭勿语知道,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,打仗只是他们一个部门的工作,听说威风凛凛的安保部竟然和教育部、医疗部同级,甚至和商贸部同级!

好吧,这些与他无关,但是他知道回到杭州以后的选择了。

他直接找到了鲍威参谋,要求接下疏浚西钱水道和西湖的大包。

鲍威参谋当时正在研究整个杭州的简易图纸。

他请刘海洋的飞行队在杭州城地区上空飞了一大圈,拍了dv,然后又做了简单的规划,这一下子便对杭州城有了直观的认识。

鲍威参谋听了后有些惊讶,说:“这么快就转变了?没有人逼迫你吧?”

郭勿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:“莫要取笑我老郭了,夏虫不可语冰,但是汉唐集团真的把冰拿到我眼前了,不得不服!”

鲍威参谋感叹了一句:“老郭,你要发财了。我们总部不舍得你占用这么多的人力来挖沟,也等不起那么长的时间,特地调来了两条工程船帮助你。

当然,这个费用,都要算到工程款项里!”

郭勿语的眼镜亮晶晶的,说:“就是我在赤嵌河里看到的那种吗?带大铁手的?”

“比那个更大更专业,是我们第一批次的产品。”

鲍威参谋心想,我们这里先用上了,那台州的老马听说还有些小怨念呢。

没有办法,这条水系太重要了,可以说是掌握浙江北部地区的脊梁了。

当年,隋朝开运河就有经济方面的动机。

那个时候在很长时期内,这个大陆上的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,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。

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。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,与此相比,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,成为全国经济重心。

隋统一全国后,格外重视这个地区,但隋定都长安,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。

因此,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,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,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,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。同时,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,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,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。

隋开运河当然也有政治方面的动机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,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。

隋统一后,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,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。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,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,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,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。

同时在军事的原因上也有需求。

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,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,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,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。路途遥远,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
隋以后的历朝历代,至明朝后期,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,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,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,其动机无外乎经济、政治、军事等方面,充分利用运河漕运。以运河为基础,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,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,成了这块大陆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。

汉唐集团当然也要借鉴隋的开凿动机了,这才是真正的让历史告诉未来。

他们认真而详细的分析了这条大运河的作用,第一步,他们可以借助这条水系把整个太湖流域,乃至长江流域控制住。

他们的控制也自然而然地分成了经济、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。

关于这条运河的第一步运用,作为当年的湖州超市小老板的鲍威参谋写过分析报告,内容除了缺少一些沿途运河的水文资料外,相当详实,得到了大家的肯定。

发展到以后,在这个时空,掌握了这个水系,就是掌握了这块大陆的命脉,如果再加上北方那漫长的海岸线,鞑虏的前途没有光亮了。

但是他们现在缺少人手,看着巨大的肥肉也没有办法。

不过,这些原本的大叔,现在的年轻人们,一点也不着急,他们就是稳扎稳打。什么大跳进,一两年解决问题之类口号一点也不会让他们脑袋发热,别骗我们,大叔啥都见过。

他们首先要把浙江这个基本盘稳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