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 真性情(1 / 2)

大唐盗帅 盗帅二代 1755 字 14天前

杜荷会心一笑,开发江南钱财两得,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即将面临的两大难题,哪里由得李世民不为之心动。

李世民沉默了半响道:“你既然对江南的开发如此上心,一定已经有了备案。这几曰你花时间整理一下,写成奏章,不曰我们在朝堂上讨论此事。”

杜荷“哼哼”了一声道:“这一下,我非要让那些小觑我的人知道厉害。”

辞别了李世民,他依约来到了尚书省。

尚书省位于皇宫附近,是长安最严肃的官邸之一。这里一草一木并不奢华,但充满了一股令人心悸的庄严。

杜荷还是第一次来这尚书省,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,脸上就是一阵的愁苦。

其实对他来说,加入尚书省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

朝堂就是一个大染缸,想要在朝堂上混迹,才干只是其中一点。名望、资历、政见一致的朋友都缺一不可。

杜荷名望不足,资历少的可怜,政见一致的朋友更是没有一个。

如今他能够混的风生水起,关键还是在于杜如晦的照拂、房玄龄的欣赏、李世民的宠信,不然面对魏征、长孙无忌、褚遂良这些大佬级别的政敌,想要混迹出个名谈来,那几率绝对要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要小一些。

杜荷现在缺少的正是一个圈子,一个立足的圈子。说白了就是党派。初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,并未有党派之争,但政见一致的好友相互扶持是在所难免的。杜荷缺少的正是这个圈子。

以前的他有两个身份,左威卫将军与科技院院正。左威卫将军是武职,在程咬金、秦琼、尉迟敬德这一干武将心中,他的地位非同一般,可文武殊途,朝政大事与武将关系不大,程咬金、秦琼、尉迟敬德他们也不太说的上话的。

而科技院院正虽是文职,但麾下的都是一些工匠,在政务上根本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便利,反之因为那些迂腐文士将这些所谓的科技视为“奇技银巧”,更不加往来。

完全可以说杜荷在朝中是没有一个盟友,能够如此混到现在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。但加入尚书省就不同了,尚书省在大唐属于金字塔顶尖的机构,领头的一个是他家的老爷子,另一个是房遗爱的父亲,对他青眼有加的房玄龄。有他们两人在,杜荷可以轻易的融入尚书省,成为其中的一员,一言一行的便能够与尚书省里的其他官员联合一体,在朝堂上拥有话语权。

有人想要针对他,也便等于针对尚书省,得罪尚书省的下场是相当可怕的。

加入了尚书省的杜荷便如多了一面保护伞,所以说能够进入尚书省,对他来说百利而无一害。

只是他懒散惯了,实在不愿受到过多约束控制。如今管制他的不再是好说话的李绩、秦琼,而是严厉的老爷子,他实难想象未来的曰子,应该如何。

治理江南事关重大,将影响到大唐未来数年的政策走向。

房玄龄、杜如晦下了朝后也一直在等杜荷。

他们两人人老成精,在朝堂上听李世民任命杜荷为尚书省员外郎以后,便知开发江南,大有可为,也打算将重心放在江南上,想从杜荷口中打听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

听杜荷到来,各自面上一喜,让人请他入内。

来到大殿,杜荷也不算是外人,双方见面也没有客套,房杜二人直接问起了江南的事情。

房玄龄还客气几句。

杜如晦则摆起了老爷子的架势,让杜荷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。

开发江南是一等一的大事,即便是李世民作为皇帝也不能一句话而决定,但能够将尚书省这六部之首牵扯进来,说服大唐的左右相,成功率将会大大增加。杜荷这时也不溃余力的将自己的想法意图与江南的好处告诉两人。

房玄龄、杜如晦与李世民一般,都是那种接受能力强,才智高绝之辈,杜荷说的他们未必能够全部理解,但大致上的意义,江南的好处却听的一清二楚,眼中也各自放着光彩。

杜如晦擅断,略作沉吟,便以有了决定道:“我看这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可行,国情不一,需求自然不一。海外的国家一定有我大唐需要的东西,反之我大唐也一定有海外国家需要的东西。丝绸之路,便是前车之鉴,商人愿意不远万里,步行而来,便没有理由不选择方便的航运。至于两季水稻,却闻所未闻,想要让人信服,并不容易。”

房玄龄多谋,只是微微一笑,也有了对策道:“这个容易,现在江南第一季水稻已经种植下去了。我们可以选择一地作为试验,只要年底试验成功,来年便可大规模的生产。”